
年尾婚礼主持台词-年尾婚礼主持台词大全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年尾婚礼主持台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年尾婚礼主持台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闰月鞋,闰月穿,闰月的老人活一千”,闰月农村都有哪些说法?
“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活一千”,是中国闰月民俗的一个说法。部分地区逢闰年闰月,孩子要给父母买双鞋,以报哺育之恩,祈求父母身体健康、平安。有的地区则是逢闰月年,出嫁的女儿要给母亲买鞋,寓意却也是一样的。
除了这个说法呢,中国闰月民俗的讲究和说法其实还有很多,比如以下几种:
在很多地区,如果一对夫妻是在闰月年结婚,那么在婚前的前一个月需要为父母买一双闰月鞋,这样的说法是祝愿父母福寿延年。
还有一些地区,则认为闰月结婚不好,索性不会选择在闰月结婚。
“闰月饭”也叫“六亲饭”、“后头饭”,每逢闰年闰月,娘家把已经出嫁的女儿请回家中相聚就餐。父母在世时,由父母请;父母不在世的,则由兄弟请。
“闰月饭”的做法,一来可以借着机会让父母女儿、兄弟姐妹相见;二来可以向婆家人宣告女儿或姐妹有疼爱她的父母和兄弟!
在有些地方,娘家还会在闰月送女儿送雨伞、蕉扇。寓意娘家是女儿的保护伞,祝福女儿早生贵子,为夫家招财,能够丁财两旺。
武夷山地区有闰月喝茶的风俗,而且主要是妇女喝茶,只有女性才有资格入席,男人则不能参加。设宴喝茶由村里农家妇女轮流作东,并邀请近村来的女客入席。“茶宴”上以茶代酒,相互敬茶,边喝边聊,可起到融洽情感,增进邻里和睦的作用。
局部地区有闰月忌迁坟的习俗,说闰月是多出来的一个月,这个月里鬼门关不开,闰月去世的人要搁到下个月再安葬。
九月按照阴历的说法,指在某年中出现两个九月的意思,钥在九月的很稀少。九月在2020年前的200年中,仅有1832年和2014年,下一 次闰九月将会出现在2109年。民间闰月会有特殊的习俗,那闰九月有什么习俗呢?
很多地方,盛行闰月年为父母买鞋的习俗,并有俗话为佐证“闰月鞋,闰膀,闰月老人活一千”。所以,成年的子女,都会在闰月年为父母买鞋子,以表达对父母的孝顺和祝福,祝福父母健康、平安、长寿。
在闰月年,因为比普通年份的十二个月多了-个月,“天增岁月人增寿” 是很多地方说法中的共识,所以在闰月年里准备的寿衣、寿材,祈福延年的效果更为显著。因此,旧时有孝心的子女,往往选择在闰月年为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早早准备好寿衣、寿材,为老人增寿,“某某的寿材已经油漆了几十遍了”,是老人们很热衷、羡慕的话题。
今年是闰九月,许多父母给自己的儿女发红包,可以是9块9,也可以99块……总之一定是带有“9”数字的红包,其意是保佑儿女们以后的生活长长久久的顺顺利利、平安健康、事业有成等美好祝愿。在川西民间,还有一点,这个带有“9”的红包不能随便拿出来乱花,要花也得等过了今年。
在一些古代诗人的笔下,闰九月呈现出美好的意境。唐代李贺的《闰月》诗云:“帝重光,年重时。七十二候回环推,天官玉管灰剩飞。今岁何长来岁迟,王母移桃献天子,羲氏和氏迂龙辔。”白居易也有一首诗叫《闰九月九日独饮》:“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这两首诗中,都道出闰月年的吉祥寓意。
中国民间有“一生难逢闰九月”的说法,闰九月可谓“百年一遇”,加上九与久同音,因而倍受重视,人们赋予闰九月许多吉祥寓意,并流传一些风俗习惯,子女对父母,父母对子女,一代代的血肉亲情与美好祝愿尽在其中。
说起闰月,农村有不少讲究,一,抓紧时间给老年人做好衣服称寿衣,鞋寿鞋,帽寿帽,被寿被,盛纸灰的盆叫寿盆,做好备用,俗话说:寿里鞋,故时穿,家里的后人活一千。二,如果有盖房打算的,最好,在闰月日垒好地基,以后,什么时间盖即可以。三,不能给故人起骨。
去年庚子鼠年是闰月年,在农历的历法之中有闰月,是农历四月。
农历有闰月的那一年称作闰月年,也就是闰年,一年有十二个月,但闰年有十三个月,农历没有十三月的说法,所以称作闰月。
在民间每逢闰月的时候,都有很多不同的风俗习惯出现,有些习惯在不同的地方,在不同人群当中都有不同的讲究与说法。
民间传说“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活到一千三”,要是赶上闰年,那么女儿需要给自己的母亲亲手做一双鞋表示祝福与孝道。
有些地方的风俗是,在遇到闰月的年份,嫁出去的女儿要给母亲买双鞋,并且母亲要在闰月之前的一个月船上才能够灵验。
而有些地方,闰月鞋是必须女儿亲自做的,不能够用买的。
正因如此,闰月年的时候常有商家打出“亲情牌”,用来推销自家的鞋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年尾婚礼主持台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年尾婚礼主持台词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npgdp.com/post/66235.html发布于 2024-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