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婚庆车队出葬-婚庆车队出葬仪式流程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婚庆车队出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婚庆车队出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有过抬棺的经历吗?第一次抬棺是种怎样的感受?
没有抬过,年纪小。不过父辈抬棺以前是很正常的。村里谁家有人过世,周围的邻居都会自发去帮忙,各司其职 ,直到把死者送到地里安葬。整个过程最少持续三天,主人家会安排前来帮忙的饭菜酒水,每个抬棺的劳力会给一到两包香烟一表谢意。我认为这是中国传统习俗的传承,有必要有所传承这种精神。
我是80后见过抬棺,没有经历过,抬棺我们家这边一般是16人抬,两波一共三32个人,都是帮忙的,一般逝者的闺女侄女会出稳杠钱,也就是意思一下给大家买包烟,再有就是没结婚的不能抬杠,好多的讲究现在都没有了,现在随着生活的进步过去用的都是456的小棺材,现在用的都是十三段或者硬木根本人力抬不了,再有就是年轻人的劳动力退化根本就上不了肩,慢慢的被机械化取代
没这种经历但听过见过这经历。拉棺人俗称八大金刚,一班十六人,听老人讲抬棺人对抬棺存在敬畏之心,过去有钱人置的寿材是楠木柏木都很重,每次抬棺前都要点香敬神,行动中有一套完整的号子,由前面的喊后面的应,防意外用的。最重要的关键是起棺那一刻要同时用力,不然就会压伤同伴也不吉利,现在简单多了,棺材也轻,路也好走,没那么讲究了。近几十年城里兴火葬,八大金刚只是摆个样子了。抛砖引玉,请经历过的讲讲吧。
抬过,记得抬第一个是个八十多的老太太,我们这规矩抬笫一个必须是高寿女姓。那时心里有点紧张,年老的老八仙把规矩和要注意的事说了下也就好了。我们这抬棺的是八个人叫八仙,棺木加龙杠大慨七八百斤,路上可休息,但只能是单数。抬棺最难的是办绳。现在改革抬棺也就将消失了。
如果是经常在农村生活的成年人,在农村基本都有过抬棺的经历,如今因农村很多青年劳动力的外出,所以出葬也基本承包给了专门办理各种红白喜事的理事会,抬过的人却比较小了。
既然来回答这个问题,就来说一说我曾经的经历,至于第一次的经历到如今已完全忘记了,毕竟很久就不在农村常住了。先说说我们那里(湖南湘中地区)抬棺出殡的仪式,棺材上是一条大大的独龙圆木,圆木前面还装了个木雕龙头、后面龙尾,光这个七、八米长的大圆木就有好几百斤重了。在前后圆木下龙头龙尾处有个小转盘,再连接一根与大圆木平行的大扁担,再在大扁担两头又引伸出两根小扁担,这样前后就有四条扁担,共八条扁担需十六个人来抬,(找不到图片说起来有点麻烦),而在农村出葬又喜欢多转路,所以既便离坟山很近,也得去其他村转一个大圆,基本就将近二、三里甚至五里以上,就需要两班抬棺的共计三十二人。
抬棺时像在如今的马路上面还是比较轻松的,每个人肩膀上所压的重量基本在七、八十斤左右,只是我们那时农村的马路还较小,而像我们那里基本都是四、五十厘米宽的田间小路,十几个人挤在一起就可想而知了,幸亏设计巧妙,各条扁担下都有转盘,十六个人可以转成一条直线,如在九十度的农间小路转弯处,靠近棺材旁边抬棺的人甚至可以直接吊在大圆木下悬空通过,是不是感觉到很不可思议?只是其他人就得小心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就可能有二、三百斤重的压力,不过提前都有引路人告诉大家要小心的,还不至于将人压得倒下。在当时我就曾经常遇到过这种状况,所以在农村抬棺时力气小的在这种情况下,都得提前换给力量大的来抬,抬棺材是不许丢扁担的,不然导致棺材翻到田里面就不知道有什么后果了。
在抬棺过程中,还有一种情况是在抬棺上山坡的时候,因我们那里山较多,有些陡峭的地方将近四、五十度,可以说重量基本压在了后面的八个人身上,不过大家都好像事先商量好了拼志气一样,在这时候后面旁边的八个人都过来帮忙,反而是后面抬棺的一鼓作气推着前面的人走,转眼几十米的山坡就被爬上了,在前面的人如果不注意,就会被弄得好像战场说的那样丢盔弃甲,不过大家还是会掌握好尺度,不至让棺材被倒下。
如今回忆起来,抬棺即是一种力气活,可又充满着齐心协力的那种精神,因我就常常碰到有时候基本没有重量,只要一只手轻松握着扁担就可以,也有突然之间增加到三百斤重量的压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婚庆车队出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婚庆车队出葬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npgdp.com/post/63919.html发布于 2024-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