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线宝马婚庆车队-宝马婚庆车队价格表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西线宝马婚庆车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西线宝马婚庆车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战时各国有多少军马?
军马主要有两种用途,第一种作为骑兵用的乘用马,第二种是用于运输和拖拽大炮等物资的挽马。
随着战争模式的转变,到了二战骑兵这个传统的兵种,在面对重机枪等绝对压制火力面前,已经沦落为战争的配角,骑兵大部分担任战斗***、战场侦查甚至传令兵使用
▲朱可夫元帅骑着“汗血宝马”阿哈尔捷金马在阅兵中
与乘用马地位没落相比,作为运输用途的挽马,马匹广泛应用于运输部队、火炮、物资,在泥泞的东线战场,落后的东方战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位在雪地里拉着马的苏联士兵
军马对于每个国家的作用取决于每个国家的军事战略和国家经济,但是使用马匹最广泛的莫过于德国和苏联了,这两位欧洲战场上的主角共使用了超过了600万匹马。
一战以后,德国大力推进了地面部队的机械化程度,在古德里安等人的推动下,德国成功建立了一支由装甲力量,大量传统步兵和马拉大炮组成的紧凑而有效的军队。
世界发展到现如今,一共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又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同时也是死伤最严重的一场。参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家和地区多达61个。那这么多的国家和地区为了在二战中获得胜利,保证自身的兵力肯定是必须的。那要想保证兵力的话,就少不了要征兵。那在二战中,各大国究竟征发了多少军人呢? 先说说苏联。苏联在二战开始之前的1930年,现役总兵力还只有60万人左右。但是二战爆发了两年之后,到1941年的时候,苏联的总兵力已经扩大到了500万人。苏联的这500万兵力全部投入到了苏德战争中。苏德战争是二战中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战场。在持续了四年之久的苏德战争中,苏军死亡、被俘以及失踪的总人数差不多有2000万人左右。最后战争结束的时候,苏军还剩下1280万人。所以加起来的话,苏联在二战中大约动员了3000万到4000万人左右。 再来说说德国。德国作为二战的反派主力,它的兵力肯定也不会弱到哪去。在二战爆发之间,德国就已经拥有480万人的兵力。而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的时候,德国的兵力已经上升到了850万人。在随后的两年间,德国疯狂扩军,1943年的时候德国兵力已经突破1000万人。整场二战下来,德国差不多一共动员了1700万人。 美国的话,在珍珠港遇袭之后也是疯狂扩军,二战结束的时候人数已经扩大到了1100万人。英国在二战期间动员的人数也同样不少,差不多有1200万人左右。日本在战争中动员的参军人数也达到了1000万人。中国的参战人数粗略计算的话也有1000万到2000万人。 以上这些国家的参战总人数真的很让人感到震惊。不得不说二战的破坏力真的是非常可怕的。
为什么二战时斯图卡令敌人畏惧?
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是二战时期,德国空军广泛使用的一种俯冲轰炸机。它虽然挽救不了纳粹德国的败亡,但它的战绩还是很了得的。它令人印象深刻的除了它弯曲的鸥翼型机翼外,最主要的还是其独有的发声装置下,所发出的尖啸声。正是由于这份尖啸声给盟军士兵带来的心理恫吓,所以它有了一个令人畏惧的外号“尖叫恶魔”。
二战中,德国的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为何能令人畏惧,我认为主要有两点原因。
战场上,撼天动地的爆炸冲击波和火光、各种炮弹***的呼啸、坦克咆哮着冲锋,下一秒就被击中殉爆、身边的战友被***击中,鲜血撒了一地、敌人正在向自己冲来,对于人来说这些景象,带来的精神冲击和精神压力都是非常剧烈。
斯图卡的机头冷却进气口装有一个空气驱动的发声装置,在俯冲时发出类似空***报的凄利的尖啸声。如果是平时,这样的尖啸声可能不会对人造成太大的困扰。但在压抑到极点的战场上,这样的尖啸声却给人以听觉上的强烈***,摧残着士兵们本就脆弱的心灵。
再加上,“斯图卡”具有极高的轰炸精度,圆径误差在25米以内(二战时已经非常不错了)。所以,当听到那独特的尖啸声后,往往预示着***将要落到脑袋上,这更进一步的冲击着士兵们的心理。
双重压迫之下,士兵们自然会对“斯图卡”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阴影和畏惧之心。
从1939年9月的波兰战役开始,到1941年12月的莫斯科会战。德国就好像开了挂一般迅速击败了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兰西等国,并兵临莫斯科城下。大半个欧洲都在德国军队的铁蹄下瑟瑟发抖。
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德国军队,也成为了世人畏惧的存在。
而在这一连串的战事之中,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作为与装甲集权互相配合的“闪电战”的急先锋之一,在战场上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战果。“斯图卡”因此成为了德国军队中的代表性“装备”之一。
在二战前,飞机轰炸投弹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水平轰炸,一种是俯冲轰炸。
俯冲轰炸的示意图。
象B52这种重型轰炸机主要是执行水平面积轰炸的任务,俯冲轰炸象B52这样的飞机做不了。
水平轰炸是轰炸机保持一定的高度,依次投下***,这种轰炸一般是大型轰炸机使用,这样子可以把一大片的地方移平,不过受到空气阻力风的影响,投弹的精度不是很好。
对于地面点状目标,使用俯冲轰炸是比较合适的,除了德国空军,美国海军航空兵也是比较喜欢俯冲轰炸,这个都是由于要攻击点状目标。
俯冲轰炸是从高空俯冲,说白了就是对着目标一头扎下去,直到足够低这个时候投放***,这样投弹命中率很高,但是由于俯冲后改出拉起的时候对于飞机的机构强度要求很大,太大的飞机干不了这个事,所以俯冲轰炸机的载弹量都不大,一般都是带一枚重磅***或者2枚轻量***。
Ju-87是一种典型的俯冲轰炸机,俯冲的最大角度可以达到80度,几乎是从脑袋顶上扎下来,这样投弹的精度非常好,几乎就是把***放到目标的顶上。
俯冲轰炸机俯冲的时候要降低速度,打开襟翼。美国轰炸机的那张图打开的襟翼看的更清楚,就是红色的那块,俯冲轰炸在俯冲的时候要打开襟翼降低俯冲的速度,这个时候空气经过襟翼的时候就会发出十分凄厉的声音,在一些纪录片里边,这种声音是和德国的闪击战联系在一起,成为了闪击战的象征之一。
在进行俯冲轰炸的时候,俯冲轰炸机要打开襟翼或者减速板降低俯冲轰炸机的速度,不然飞机就会由于速度过快而解体,在空气经过减速板的时候,由于剧烈的摩擦会发出十分尖锐的声音,这种十分凄厉的叫声随着从天而降的***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心理打击效果,一开始德国人在减速板上加了口哨,不过后来发现不用口哨也可以达到同样的音响效果,所以德国人又取消了这个口哨。
德国人在西线战役和对苏战役的初期,由于一开始把对方的飞机都摧毁在机场,所以斯图卡可以不用担心对方的战斗机,所以在配合陆军快速攻击的时候发挥了巨大的威力,不过随着战争的持续,对方的空军力量的加强,德国空军不能完全控制天空,斯图卡飞行速度慢的劣势就凸显了出来。
斯图卡这东西在当时其实就是个很普通的俯冲轰炸机,其自卫能力有限,出去轰炸也是要战斗机护航的。这种俯冲轰炸机属于就是那种战术轰炸机,载弹量也小,打击力度也有限。
斯图卡这类俯冲轰炸机比较小,火力有限,上面两三挺机枪,挂着的***也就四五颗,数量是比较少的。这种战术轰炸机如果自己出去打,效果一般,但是如果结合德军的闪电战,威力是非常大的。
德军的闪电战里面,天上的德国空军夺取制空权,斯图卡过去开路,炸了地面的火力点坦克什么的,然后装甲集群一窝蜂冲过去。效果非常好,没了斯图卡,德军闪电战至少打一半折,打不起来了。
而这类飞机另一个作用就是掌握制空权之后,欺负欺负没有制空权的敌军。没制空权,斯图卡的意义也就降低了。
斯图卡之所以能让人恐惧,主要是前期德国人打的太好了,摧枯拉朽,所到之处,寸草不生,人见人怕,所以才有所谓的斯图卡令人畏惧。而至于其他德军的武器,在当时,就算是一号二号这些小坦克,也是让人比较恐惧的,主要是闪电战打的太出色了。
斯图卡有一点是比较好玩的,专门为了吓唬人设计的。在飞机上,德国人装了警报一类的东西,德国人叫做耶利哥号角。俯冲的时候发出的声响非常吓人。但是后来,德国人觉得这东西影响飞行,都取消了。
(圈出来的就是耶利哥号角)
谢谢悟空邀请!
谈起号称尖啸死神大名鼎鼎的JU-87斯图卡轰炸机,我们的脑海中第一印象就是斯图卡在投弹时的尖啸声。但很多人也疑惑斯图卡的尖啸声从何而来?其实斯图卡发声源来自一个叫做“耶利哥号角”风力驱动啸声的装置。
其一般安装在起落架正前方的机翼上或者也会安装在固定主起落架整流罩的前边缘,“耶利哥号角”风力驱动啸声装置由图上所示可见由一副直径0.7米的螺旋桨来驱动,从而发出尖啸声,由螺旋桨驱动鸣轮高速旋转,把空气推向定轮来产生共鸣。
▲两名地勤人员正在检修一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注意斯图卡上的固定起落架的“耶利哥号角”风力驱动啸声装置。
耶利哥号角”风力驱动啸声装置研发和安装的意义在于其发出的声音可以用于瓦解敌方抵抗意志,让敌军士兵在轰炸机不断的尖啸声中失去抵抗意志,并且为了使得尖叫声的效果更加有效,德军还会在其挂载的***上安装音哨。实战表明这种可以干扰敌方抵抗意志的装载十分有效,加上其斯图卡本身就较高的投弹精准度,使得斯图卡在法国战场和东线战场初期获得了“尖啸死神"的称号,也正是因为斯图卡俯冲轰炸时发出的刺耳的尖啸声使其在二战中成为令人恐怖的飞机,可谓闻声丧胆。但缺失正义的战争,不论其武器多先进多恐怖,依然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仅为个人观点,欢迎条友评论指点,祝条友们能快乐健康的度过这次疫情。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二战中德军拥有这么多设计前沿的ME262喷气战斗机,为何还是战败?
ME262确实是德国最先研制出来的,而且其性能堪称当时最优越的战斗机。Me262战斗机于1944年夏末首度投入实战,成为人类航空史上第一种投入实战的喷气战斗机,该型战斗机在二战期间取得击落约509架敌机,自损100架的战绩。
ME262单说在空战中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1944年的德国可以说是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仅仅依靠ME262扭转整个战局,简直是痴人说梦。
事实上,1944年的德国已经到了***极其匮乏的地步,燃油、橡胶、制造优质钢的锡、镍等已经越来越少,不足以大规模生产ME262战斗机了,也使得这些性能优越的飞机不能完全发挥其性能优势。
最早ME262是最为轰炸机来设计并生产的,但是***更倾向于用ME262作为战斗轰炸机(像JU87一样),而不是进一步利用它的速度来达成空中优势。这样不仅浪费了ME262的优势,也拉长了它的研制过程。
如果说,可以扭转战局的武器,还只有***莫属了。***的威力来得更直接、更巨大,直接对经济、工业等国家的根本架、架构体系造成损失,人类心理防线瞬间摧毁。试问,一个国家,可以经住几个***的轰炸。与***给战争局势带来的影响相比,ME262就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了,但是该机***用的诸多革命性设计对战后战斗机的发展确实是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战争前准备不足,主要两点1、人才储备,历来人才都是弥补实力不足的倍增器,在迅速灭亡苏联失败后德国显得有些不知所措,2、实力,也就是没有打败对手的绝杀武器,如果造出几科核武器后再发动战争的后果可想而知,不用多说,往英国扔一颗小男孩就足以让英国投降苏联顶多三科
在现代战争中,一两样先进武器是不能拯救巨大的力量差距的,就好比二战的德国,陆地上有虎王坦克,空中由ME262,甚至还装备了V1、V2导弹,可以执行远程打击,但是仍然不能挽救整个战争的失败。
ME262结构老旧,还是二战老式飞机的基本气动特征,德国在发动机上的领先,并没有弥补其在空气动力学设计上的保守,这架飞机虽然是双发,但是飞行速度和机动能力都没有战后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强。
ME262虽然代表着人类航空进入了喷气式时代,但是他的基本布局仍然是二战老式作战飞机的基本布局,在空气动力学特征上并没有取得明显进步,其空气流体设计并不适合高速飞行,而且其飞行速度也没有高到过分,距离高亚音速也还有差距,甚至连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的作战水平都没有,对空作战武器仍然是机炮为主,其余武器都是***,这样的飞机只能依靠其较高的飞行速度去拦截敌人的轰炸机,就灵活性而言,甚至比不上二战的螺旋桨战斗机,其综合性能比美国的P51野马战斗机要落于下风。
战后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米格15和F86佩刀迅速从空气动力学技术上取得了突破,真正开启了一个现代化作战飞机的时代,这个时候空战才算是真正进入了喷气式时代,ME262更可以看作是一个使用了喷气发动机的螺旋桨飞机。
再者,ME262战斗机诞生的时候已经是1944年,这一年德国已经在苏德战场一败涂地,损失了巨大的***和工业产能,继续打下去只是拖延失败的脚步,而不能保障其获取战争的胜利。而且ME262战斗机产量并不是很大,这款飞机在二战中取得了击落敌机五百多架的成绩,但是二战时期的战斗机数量都很多,500多架根本不算多,就拿苏联而言,一般在集团军一级的作战行动中,就会投入1300架左右的飞机,当时的飞机和现在不同,结构相对简单,并不会出现损失几百架就决定战局的状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西线宝马婚庆车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西线宝马婚庆车队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npgdp.com/post/44757.html发布于 2024-08-02